朴素的内外阴阳调和论
黄帝曰:余闻上古有真人者,提挈天地,把握阴阳,呼吸精气,独立守神,肌肉若一,故能寿敝天地,无有终时,此其道生。中古之时,有至人者,淳德全道,和於阴阳,调於四时,去世离俗,积精全神,游行天地之间,视听八达之外,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,亦归於真人。其次有圣人者,处天地之和,从八风之理,适嗜欲於世俗之间。无恚嗔之心,行不欲离於世,被服章,举不欲观於俗,外不劳形於事,内无思想之患,以恬愉为务,以自得为功,形体不敝,精神不散,亦可以百数。其次有贤人者,法则天地,像似日月,辨列星辰,逆从阴阳,分别四时,将从上古合同於道,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。——《上古天真论》
在古人看来,人体内部是一个小天地,应该和外部的大天地相调和,此乃中医“调常”之要,“去未病”之前提。 如何调和?真人“提挈天地,把握阴阳”我们做不到,至人“和於阴阳,调於四时”还是可以试一下的。
古人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其实就是最朴素的“和于阴阳”。一日中阴阳消长,循环往复,有四个主要节点:
正子时:0点,阴极阳生,在月对朔,在年对冬至;
正卯时:6点,阴阳交替,在月对上弦,在年对春分;
正午时:12点,阳极阴生,在月对望,在年对夏至;
正酉时:18点,阴阳交替,在月对下弦,在年对秋分。
人的作息规律,也应该尽量与天地同步。比如中午小睡,午时阳气处于极盛,阴气刚刚生发,不应睡太久,此时应阳(清醒)多阴(昏沉)少,否则一方面容易伤了阳气,另一方面也会使阴气过快生长,导致昏沉。